Maya中如何中英文切换(Chinese to English)?

%e4%b8%ad%e8%8b%b1%e6%96%87%e5%88%87%e6%8d%a2

今天我们简单来说下Maya的中英文切换,首先我们在Maya图标上右键打开【文件所在位置】。

打开文件所在位置

我们点击退回到Maya的安装目录,然后我们打开这个【resources文件夹】。

resources文件夹

接着我们再打开这个【l10n文件夹】

l10n文件夹

那么如果我们当前使用的是中文版,这里显示的就是【zh_CN】。

zh_CN

想要变成英文版,就把名称改为【en_US】。

en_US

那么修改完成之后,我们重新打开Maya软件就可以了。

打开Maya

总结:
1、在Maya图标上右键打开【文件所在位置】。
2、我们点击退回到Maya的安装目录(以实际版本号为准)。
3、打开【resources文件夹】→【l10n文件夹】。
4、默认中文版显示是【zh_CN】,变为英文版就把名称改为【en_US】。
提示:不建议使用插件或者是环境变量,因为这两种方法在有些情况下并不是百分百的起作用!

Maya中如何设置快捷键(Hotkey Editor)?

feature_%e5%bf%ab%e6%8d%b7%e9%94%ae%e8%ae%be%e7%bd%ae

本次讲解:Maya快捷键(热键)设置。热键位置:窗口菜单(windows)→设置/首选项(setting/preference)→热键编辑器(Hotkey Editor)。

那么这里,我们先不忙着设置快捷键,我们先来看一下右边的这个键盘图。那么这个蓝色按键,表示的是已经指定的快捷键。灰色的按键,就表示没有指定的快捷键。当然在这里面,像控制类型的按键:Shift,Ctrl,Alt之类的,是不能单独设置快捷键的。那么我们排除了这些控制键,我们会发现单个未指定的按键已经不多了。不过没关系,因为我们还可以使用组合键来作为热键。那么我们比较常见的组合键,就是以Shift,Ctrl,Alt为基础来进行指定的。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确定哪些组合键未被使用呢?其实这个呢很简单,因为我们只要按下Shift,Ctrl,Alt,或者是同时按下它们当中的几个按键那么我们会发现其实上我们可以使用的快捷键还是非常多的,完全不用担心快捷键不够用的问题。

那么在默认情况下,鼠标移动到蓝色按键上,就可以看到关联的快捷键,以及对应的命令。

那么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搜索热键的方式来查看更加详细的关联情况。我们可以在左下角,将搜索类型设置为:热键,然后我们单击这个搜索框就可以按下我们需要查找的快捷键。例如我们最熟悉的4键线框显示,那么我们除了可以看到:它所对应的线框显示命令。我们还可以看到:它在不同编辑器中对应的命令。

那么这里假设我们要修改这个快捷键,我们就单击它进入修改模式。

然后我们按住Ctrl键,在右侧看下哪些组合键可以使用。那么这里,我们就把它修改为:Ctrl+2,修改完成之后,我们再在搜索框中按下:Ctrl+2,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快捷键是否修改正确。

确认无误之后,我们点击保存,我们回到场景中,我们只要按下Ctrl+2,就可以切换到线框显示。

我们回到热键编辑器中,那么这里,我们还是将它改为4键,我们点击保存。那么刚才我们讲的是如何修改已经存在的快捷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给命令添加快捷键。那么这里:我们就以修改菜单下的这个“居中枢轴”。

还有着色菜单下的这个“半透明显示”来做演示。

那么这个居中枢轴的命令是:Center Pivot,我们将搜索模式切换为“应用程序命令名称”模式,然后,我们手动输入:Center Pivot,这样这里就会显示居中枢轴命令。

我们选择命令,这里我们把快捷键设置为:Ctrl+J,然后点击保存。

那么这里,我们查找命令的时候,使用的是这个“应用程序命令名称”查找。同时呢,我们也可以使用的这个“运行时命令”查找。那么它们最大的查找区别在于:单词之间一个有空格,一个不能包含空格。那么这个运行时命令为什么不能有空格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运行时的命令”是由多个命令或者脚本组成的,所以这个“运行时的命令”就是一个整体。那么既然整体,字符之间就不能使用空格。

所以这里我们在使用这个“运行时命令”搜索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中间的空格去掉,这样呢,就可以正常的查找命令了。

接着呢,我们再来添加一个“半透明显示”的命令。那么这个“半透明显示”对应的名称是xray。所以这里,我们直接输入xray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命令,我们选择命令,这里我们把快捷键设置为:Ctrl+L,然后点击保存。

那么接下来,我再教给大家一个开启线框着色的方法。那么这个线框着色,在Maya中是没办法直接查找命令来添加快捷键的。

所以这里呢,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运行时的脚本命令”来实现。怎么做呢?我们回到热键编辑器中,我们在右侧打开“运行时命令编辑器”。这里我们点击新建。

我们输入一个“wireframeonshaded”,当然,这个名称我们可以随便写,但是呢不能包含空格键。而至于这个描述,我们可写可不写。

脚本语言,我就使用默认的MEL,那么这个脚本内容是固定的,我们直接粘贴过来。那么这里,我要郑重提醒大家:这个内容最好就从记事本中复制过来,因为其它地方复制过来的内容会包含一些特殊的格式。最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脚本没办法正常运行。

脚本内容:
string $selectedPanel = `getPanel -wf`;

int $shadedWireState = `modelEditor -q -wos $selectedPanel`;

if(`modelEditor -ex $selectedPanel`)

{

    setWireframeOnShadedOption (!$shadedWireState) $selectedPanel;

}

现在我们只要在这个“运行时命令”中搜索刚才的“wireframeonshaded”就可以找到对应的脚本命令。我们选择命令,这里我们把快捷键设置为:Ctrl+K,然后点击保存。

我们回到场景中,现在我们只要使用快捷键Ctrl+K,就可以快速开启或者关闭线框着色显示,非常的方便。

那么关于这个快捷键设置,基本上也就这些内容。如果我们在设置的过程中,不小心弄的乱七八糟,我们可以在这个热键设置中选择“Maya默认值”。这样的话,我们的快捷键就会重置为默认时候的状态,非常简单。

Maya中如何使用对齐工具(Align Object)?

%e5%af%b9%e9%bd%90%e5%b7%a5%e5%85%b7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在Maya中如何利用多种对齐工具来对齐物体对象?在上一小节,我们讲的是:利用这三种点到点的命令来对齐物体对象。

那么,在这个小节里,我们接着来看一下其他的几种对齐工具:Align Object-对齐对象;Position;Along Curve-沿着曲线放置;Align Tool-对齐工具以及Snap Together Tool-捕捉到一起的工具。

首先我们来看下这个Align object-对齐对象。

我们打开它后面的选项设置,那么在这里面,我们可以选择对齐模式、对齐的轴向以及可以【选择平均值对齐】或者【选择最后一个对象对齐】。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一下这5种对齐模式:对齐的轴向,我们就选择默认的世界坐标X轴,只要我们知道了X轴是怎么对齐的,其他轴向也是同样的原理,这里我们使用默认的【选择平均值对齐】。

那么因为我选择的是X轴对齐,所以它和Y轴Z轴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为了更加直观的展示,我使用视图书签切换为我预先设置好的视图。那么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视角是和XZ平面是平行的

并且X轴的正方向也调整为垂直向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物体对象的变化。

这里我们创建一个球体,移动到一旁,然后创建一个圆柱,我们将它z轴转-90°,缩放到一个合适的大小,移动到一旁,然后再创建一个圆锥,同样的我们将它z轴旋转-90°,移动到一旁。那么这里,我旋转-90°是为了更加直观的观察物体变化,它对我们的结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首先我们来看下第一种:Min最小值对齐。意思就是:就是利用靠近最小值的边界来对齐物体对象

可能单从字面上,会非常难以理解,会非常不理解这个最小值是怎么定义的,这个边界又怎么确定的?同样的我们还是来看下这三个模型,首先我们要确定,当前X轴的正方向,这个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X轴,正方向的值最大,负方向的值最小,我们可以把单个物体对象,最靠近X轴正方向的边界,定义为【最大值】,将最靠近X轴负方向的边界,定义为【最小值】。

现在当我们再来回顾这个【最小值对齐】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因为我们确定了三个物体对象,底部的边界全部都为最小值,顶部的边界都为最大值。

当我们选择这三个物体对象,点击应用对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最小值所在的边界,就被很容易的对齐了。

我们将物体恢复原位,然后,我们再来看下第二种:中间值对齐。说白了也就是对齐物体对象的中心,同样的只要选择这三个物体对象,然后点击应用,能将他们的中心位置对齐,这个非常简单。

然后我们将物体恢复原位,我们来看下第三种:最大值对齐。它和第一种最小值对齐是刚好相反的,当我们选择这三个物体对象,点击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对齐的是最大值所在的边界,这个就是最大值对齐。

我们将物体恢复原位,我们来看下第四种:距离对齐。那么在这个案例中,圆柱和圆锥之间距离就代表了对齐的总距离,而这个距离对齐的作用:就是让中间的物体的对象均匀的分布。

当我们选择这三个物体对象,点击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球体沿着X轴方向对齐到了合适的位置,这个就是距离对齐命令,

我们将物体恢复原位,我们再来看一下最后一种:堆栈对齐堆栈的意思就是将对象排成一行一行的,让它们的边和边交界处,没有距离。同样的,当我们选择这三个物体对象点击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物体对象边和边交界的地方,在X轴方向上是紧密排列的,这个就是堆栈对齐。

我们将物体恢复原位,切换到最小值对齐模式,下面我们来看下这个【对齐到最后选择的对象】,这里面的【最后选择的对象】就是指:当我们在选择物体对象对齐的时候,我们最后加选的这个绿色高亮显示的物体对象。

假设现在我们选用最小值对齐模式,当我们点击应用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两个物体对象的最小值边界都会和这个球体最小值边界对齐,并且这个被对齐的球体对象,是不会移动位置的。

至于后面的这个中间值、最大值其实都是一样的原理。我们选择中间值,点击应用,其他两个物体对象的中心会和球体中心对齐。

这也是它和这个【选择平均值对齐】的一个很大区别。

我们选择最大值,点击应用,其他两个物体对象的最大值边界会和球体最大值边界对齐,这个就是对齐到最后选择的对象。

我们将窗口关闭,我们来看下这个Position Along Curve沿着曲线放置,它的意思就是:沿着曲线,等距离放置所选择的对象

现在,我们将物体恢复原位,我们切换视角,我们使用EP曲线工具在场景中画一条曲线。现在我们选择三个物体,加选这条曲线。

然后点击【沿曲线放置】,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物体已经被成功的沿着曲线的方向,均匀放置,这个就是沿着曲线放置命令,非常简单。

然后,我们再来看下这个Align tool-对齐工具,这个呢,是我们最常用到的工具,使用也很简单。

我们重新创建一个大立方体,还有一个小立方体,例如现在,我们就尝试用小立方体对齐到大立方体。

我们选择小立方加选大立方体,点击对齐工具命令,这个时候,在这两个立方体之间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透明的边界框。

为了更好的观察,我们可以切换为线框显示。现在,只要我们点击对应的图标就能执行对应的对齐命令。

这里我们不用去死记每个图标什么意思,因为我们只要按下鼠标左键不动的时候,就会出现黄色的提示,它会告诉你物体将要移动的方向和将要对齐的平面,非常的容易理解。

这个对齐工具很简单,就不多说了。我们切换到着色模式下,按下Q键取消对齐命令。我们将物体恢复原位,我们来看下这个Snap together tool-捕捉到一起的工具,那么这个就更加简单了。

这里,我们打开工具选项会自动进入对齐模式,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默认是:移动并旋转,也就是在对齐的时候方向也会跟着变化。

例如我要将小立方体的这个面对齐到大立方体的这个面。

我只需要在小立方体的这个面上单击,然后再到大立方体的这个面上单击。

然后只要按下回车键,就能轻松将两个立方体捕捉到一起。

我们将物体恢复原位,我们点击左侧命令,再次进入对齐模式。

这次我们选择【只移动对象】。

同样的操作,我们按下回车键,我们会看到,这次物体对象只是移动对齐到面,并不会改变它自身的方向。

同样的,我们将物体恢复原位,我们点击左侧命令,再次进入对齐模式。我们来看下这个捕捉到到多边形上的面。其实准确的意思是:捕捉到面的中心,那么在没有勾选它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面的任意位置进行标记。

当我们勾选它之后,无论我们选择面上的什么位置做标记,都会默认捕捉到面的中心位置,这个就是捉到多边形上的面。

好了,关于Maya的对齐工具就讲到这里。

Maya中如何利用点到点来捕捉对齐到对象(Point to Point)?

%e7%82%b9%e5%88%b0%e7%82%b9%e5%af%b9%e9%bd%90

命令位置:Maya Modify(修改菜单)→捕捉对齐对象→三种利用点到点来对齐物体对象的命令。

我们首先来看下第一个:point to point(利用点到点来对齐物体对象)

这里,我先创建一个多边形立方体作为对齐的目标对象,然后,我再创建一个球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我们就用这些个模型,来演示来演示这三种对齐命令。

首先我们打开【点到点对齐】后面的这个选项设置,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面移动类型默认的选项是:单个物体对象。

例如,现在我进入组件选择模式,我选择圆柱按住shift加选立方体,那么这里默认就进入的是点模式。

现在我选择圆柱体上的一个点按住shift加选立方体上的一个点。

接着点击应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点被对齐的同时,这个点所属的圆柱体,也会跟着移动过去,这个就是【点到点对齐】中的移动对象模式。

然后,我们来看下后面的这个parent父子关系。

我们先将物体恢复原状,例如,现在我选择这个圆柱加选圆锥,按下P键给他们建立父子关系。

同样的,我在组件模式下,我们选择圆柱体上的一个点加选立方体上的一个点。

然后点击应用,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移动的不仅是单个圆柱对象,父子关系下的圆锥对象也同样跟着移动。

同样的,当我们我们选择圆锥上的点加选立方体上的点,点击应用的时候。

我们可以看到,父子关系下的,子对象圆柱也是会跟着移动的,这个就是parent父子关系模式,它会在点到点对齐的时候,同时让父对象和子对象也跟着移动。

我们先将物体恢复原位,然后,我们再来看下后面的这个grandparent祖父关系。这个和前面的这个parent父子关系相比,只不过多了一层关系,原理都是一样的。

我们知道,我们的圆锥是父对象,圆柱是子对象。那么,当我们我选择父对象圆锥加选球体,按下P键给他们建立父子关系之后,在这里面,球体就变成了祖父对象。

现在,当我们选择子对象圆柱上的点加选立方体上的点,点击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祖父关系下的所有对象都会跟着移动,这个就是grandparent祖父关系模式。

至于下面的这个2点到2点对齐,3点到3点对齐,他们的选项设置和第一个点到点基本都是一样的。

除了第二个2点到2点对齐,我们打开它的选项。我们可以看到它多了一个捕捉类型的选择。

例如,我选择圆柱上的2个点去对齐立方体上的2个点,我们分别来看下这三种捕捉类型的效果。

首选选择默认的左侧,点击应用,点会对齐到左侧的位置。

然后我们选择中间,点击应用,点会对齐到中间的位置。

最后我们选择右侧,点击应用,点会对齐到右侧的位置。

这就是三种捕捉类型的对齐效果,非常简单。好了,关于这个点到点捕捉对齐到对象就讲到这里。

Maya中如何枢轴点居中(Center Pivot)、更改枢轴点(Modify Pivot)、以及烘焙枢轴(Bake Pivot)?

%e6%9e%a2%e8%bd%b4%e7%82%b9%e6%8d%95%e6%8d%89

在Maya中如何枢轴点居中、更改枢轴点、以及烘焙枢轴?

首先,我们打开Modify修改菜单,我们将窗口独立显示出来。我们来看下第一个:Center Pivot – 枢轴点居中。

我们都知道,枢轴点位于位于物体对象的中心,当我们对物体对象进行某些操作时候,就会导致枢轴点像这样偏移。

这个时候,我们执行:枢轴点居中命令,就能快速将它,回归到物体对象的中心。这个就是:枢轴点居中命令。

既然讲到了这个物体对象的枢轴点,那么我们就继续来说一下,如何修改这个枢轴点。因为我们平时在旋转物体对象的时候,并不总是需要围绕中心点进行旋转。

我们可能会需要它像这样,围着某个定点做旋转运动。

或者是像这样,围绕着某条线做旋转运动。所以,熟练掌握这个修改枢轴点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我们分为多种情况来做讲解:
我们重新选择物体,先把它的枢轴点回归到物体对象的中心。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种,也就是最简单的:自由修改枢轴点坐标。

我们只要按住D键,就能快速进入枢轴点编辑模式。我们左键拖动枢轴点,就能快速将其修改至任意的位置,这个就是自由修改枢轴点。

我们重新选择物体,先把枢轴点回归到物体对象的中心。我们来讲下第二种:将枢轴点捕捉对齐到组件,组件也就是指物体对象的点、线、面。

例如现在,我们要把物体对象的枢轴点,捕捉对齐到自身的点线面上。我们先按住D键,我们尝试将鼠标移动点线面上,我们会发现鼠标所指的组件都会变成红色。其实就是提示我们,已经捕捉到了目标对象,鼠标下方的align代表的就是对齐的意思。

例如我们将鼠标移动到点上,左键单击红点,枢轴点就会自动捕捉对齐到点上。

我们将鼠标移动到线上,左键单击红线,枢轴点就会自动捕捉对齐到线上。

同样的,我们移动到面上,左键单击面,枢轴点就会自动捕捉对齐到面上。这个就是将枢轴点捕捉对齐到组件。

我们重新选择物体,先把枢轴点回归到物体对象的中心。我们来看下第三种:将枢轴方向捕捉到选定组件(点线面)。

方法和上面的类似,只不过这次我们改变的只是枢轴的方向,不改变它的位移。这里,我们按住D键+Ctrl键,鼠标下方这次出现的是orient,代表的是确定方向(朝向)的意思。

我们单击对应的点,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枢轴方向就会重新确定为:这个顶点的方向。

同样的,我们单击线和面,它的这个枢轴也会重新确定为新的方向。

这个就是将枢轴方向捕捉到选定组件。同样的,我们重新选择物体,先把枢轴点回归到物体对象的中心。我们来看下第四种:将枢轴点捕捉到组件(点线面)。

我们按住D键+Shift键,鼠标下方这次出现的是pos,它是position位置的缩写。

同样的,基本的操作就是单击对应的点、单击对应的线,以及单击对应的面,就能很容易的将枢轴点捕捉到组件。

另外,我们观察可以发现,和上面不同的是:这个捕捉操作并不会改变枢轴的方向。

另外,我们双击打开移动选项设置,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使用的枢轴方向是:World世界坐标。

当我们再次进行自定义枢轴操作的时候,这个枢轴方向就会变为:Custom自定义。

其次我们点击这个Reset,就能重置:枢轴的位置和方向。

至于这个Edit pivot编辑枢轴按钮,它和我们的快捷键D是相对应的。我们按下D键的时候,它就会变为激活选定状态,放开D键的时候,就会自动取消选定,这个很简单。

好了,我们把这个设置窗口关闭,我们来讲一下烘焙枢轴命令。其实很多人不明白这个烘焙是什么意思,其实它的作用就是重新计算自定义枢轴点的位置和方向,并将它最终应用到各自的物体对象上。

以我们当前的这个模型为例,我们将其移动一个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模型的位移参数,实质上也就是枢轴坐标的参数。

但是,当我们尝试对枢轴点,修改到另一个位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枢轴点的位移并没有发生变化。

其次,我们将这个枢轴点吸附到网格中心的时候,我们也会意外的发现,它的位移XYZ的数值居然不是0,这就更加的奇怪了。

潜在的意思就是:这个修改后的枢轴点还没有生效获取到它真实的世界坐标。这就需要使用到这个烘培枢轴命令。让其重新计算枢轴点的位置和方向,从而应用到这个对应的物体对象上。

我们现在注意观察这个枢轴点的位移参数,我们点击执行烘培枢轴命令,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枢轴的位移XYZ已经变为0,代表我们枢轴点已经被重新计算,并且应用到了我们的物体对象上,这个就是烘培枢轴的作用。

另外我们点击烘培枢轴后面的这个小方框打开选项,那么在这里面默认烘培的是:枢轴点的位置和方向。

当然,我们也可以单独的选择位置或者方向,这个我们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就可以了。

好了,关于枢轴点居中、更改枢轴点、以及烘焙枢轴就讲到这里。

Maya中如何使用重置变换和冻结变换命令(Reset & Freeze Transformations)?

%e9%87%8d%e7%bd%ae%e5%86%bb%e7%bb%93%e5%8f%98%e6%8d%a2

Maya修改菜单下的【重置变换】和【冻结变换】。为什么放到一起讲呢?是因为他们都属于变换操作,并且存在一些操作上的联系。

废话不多说,我们来看下第一个:Reset Transformations重置变换。

我们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圆柱体来做演示一下。首先我们知道,重置变换就是恢复默认值(零位置)的意思。具体重置的内容,我们点击它后面的这个小方框打开选项设置,这里,默认重置的选项为:平移、旋转、缩放。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当前圆柱体的默认值,平移旋转都为0,缩放比例为1。

那么我们现在尝试对物体进行平移,然后将其旋转任意的角度,最后我们将其任意的缩放。

现在我们在通道盒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移动旋转缩放的值都发生了变化。

那么现在我们想要这个物体回到它创建时候的位置,也就是世界坐标的中心。传统的做法是:我们只需要将它的平移XYZ都设置为先前的0。物体就会自动回到世界坐标中心。

同样的,我们想要恢复旋转和缩放,我们只需要将旋转设置先前的0,将缩放设置为先前的1,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物体对象又恢复到了创建时候的默认状态。
这样,就相当于我们对物体对象进行了一次手动的重置变换。

而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次性到位,就需要用到这个重置变换命令。我们使用Ctrl+Z,把它恢复到我们手动重置变换之前的位置。这个时候,我们只要点击重置变换,物体就会回到创建时候的位置和状态,就不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去手动重置参数,这个就是重置变换的作用。

然后我们再来讲一下这个Freeze Transformations冻结变换,那么这个冻结变换它的作用是用来设置物体的零位置。

同样的,我们点击它后面的这个小方框,打开选项设置,我们可以看到默认冻结变换的内容为:移动旋转缩放,同时还可以选择冻结关节方向。

上面我们讲到了物体创建时候的位置就是零位置。不管我们怎么去平移、旋转、缩放,它的零位置永远只会是世界坐标的中心。而假如我们要改变这个物体的零位置,重新给物体对象设置零位置,就必须要用到这个冻结变换。

例如,现在我把这个圆柱体移动到一个我想让它呆的位置,并将它旋转一个角度、缩放到一个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大小。

假设现在,我就把当前物体的这个状态设置为零位置。我们只需要点击冻结变换,物体的零位置就会重置为当前的状态,并且强制将物体对象的平移、旋转重置为0,缩放重置为1。

现在,当我们再次对物体进行平移、旋转、缩放之后,我们再次点击重置变换。物体对象回到的就是我们新冻结变换之后的这个零位置,而不再是世界坐标的中心位置,这个就是冻结变换的作用。

好了,关于Maya的重置变换和冻结变换就讲到这里。

Maya中如何按类型删除历史、打组(解组)物体对象以及建立(解除)父子关系

%e5%b1%82%e6%ac%a1%e5%91%bd%e4%bb%a4

在Maya编辑菜单下:如何进行删除操作,以及如何使用层次下的命令?

那么Maya的删除操作包括:普通删除,按类型删除以及按类型删除全部。
层次下的命令包括:打组、解组、细节级别、建立父子关系以及解除父子关系。

这里:把这个编辑菜单的窗口,独立显示出来,方便操作和讲解。首先这个删除命令很简单,只要选择物体对象,点击它就可以删除。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退格键Backspace和Delete键直接删除。

然后第二个是:按类型删除。这个是我们最最常用到的删除命令,我们只要选择对应的物体对象,在这里,就可以删除它的历史记录、约束、运动等等。

然后第三个是:按类型删除全部。同样的,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删除全部历史、灯光、骨骼、IK、约束等等。因为它针对的是整个场景中的物体对象,所以删除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特别慎重,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再去执行相关的删除命令。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层次下的命令。首先这个Group打组很简单,快捷键为CTRL+G。我们可以选中多个物体对象,点击Group打组。那么这个组就相当于是一个独立的物体对象,我们对其移动、旋转、缩放等等都是OK的。

然后这个Ungroup解组和这个Group打组是相对应的。例如,现在我们要把组内的物体对象全部解放出来。

我们就可以选择组,点击Ungroup解组,这样单个物体对象就会被全部解放出来。

至于这个LOD是细节级别的意思,那么既然是细节级别,我们玩过游戏的都知道:近处的物体对象是比较清晰,远处的物体对象则比较粗糙,其实这些效果,就是通过这个细节级别来实现的。让近处的物体对象生成高质量的模型,让远处的物体对象生成低质量的模型,这样,就能大幅度的减少计算量,提高工作效率,让画面更加的流畅。

然后这个是Parent是建立父子关系,快捷键是P,它是一种层级关系。

例如我们选择这个圆柱,按住Shift加选圆锥,然后点击Parent就可以快速建立父子关系。

我们在大纲视图中可以看到,圆柱是在圆锥层级下的,所以,现在我们选中圆锥的时候,同时也就选中了圆柱,这个就是父子关系下的层级约束作用。

最后这个是Unparent解除父子关系:快捷键是shift+P。

它和这个Parent建立父子关系是相对应的。那么我们在建立了父子关系之后,我们想解除父子关系,我们就可以选择子对象【圆柱】,然后我们点击Unparent解除父子关系就OK了。

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再次选择圆锥的时候,圆柱就不再受圆锥的约束了。

好了,关于Maya的删除操作和层次下的命令就讲到这里。

Maya中如何特殊复制、关联复制、等距复制以及复制变换?

%e7%89%b9%e6%ae%8a%e5%a4%8d%e5%88%b6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Maya中如何对物体对象进行复制操作?我们打开编辑菜单,在编辑菜单下,我们可以到在Maya中有多种复制方式,有普通复制,特殊复制以及复制并变换。

Maya的普通复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剪切(Ctrl+X)复制(Ctrl+C)粘贴(Ctrl+V),这个就和我们在电脑上复制文件是一样,只不过在maya中我复制的对象变成了模型。

现在,我们选择模型,点击复制、然后点击粘贴复制出一个新模型,这里我们只要知道:在这种复制模式下,我们复制出来的模型是保留创建历史的。

其次,这个剪切和复制,都是都是把数据存到剪切板中的,所以,他能够在多个Maya之间进行复制操作,这个很简单,大家可以去试验一下。

然后,我们来讲一下第二种:Duplicate复制,它的快捷键是Ctrl+D。我们选择模型,点击Duplicate,就能快速复制一个模型。和上面复制的模型不同的是,这个Duplicate复制出来的模型是不保留创建历史的,这个就是他们两者之间的区别。

然后我们来说一下这个Duplicate Special:特殊复制,它对应的快捷键是Ctrl+Shift+D。我们点击特殊复制后面的这个小方框,打开选项设置。

那么在这里面,这个copy复制模式、Instance关联复制,以及这三个位移/旋转/缩放的设置都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后面对应的这三列编辑框,分别代表的是物体对象本身的:X轴,Y轴,Z轴

下面的这个Number of copies,代表的是复制数量。

现在,我们就来尝试对模型进行一个等距复制。例如,我们要模型朝着自身Z轴的方向上,复制3个模型,并且让模型和模型之间,间隔3个网格。

我们就在位移属性Z上设置3,在复制数量上也设置为3,然后选择模型、点击应用,这样三个等距的模型,就复制完成了。

其次,假如我们既要实现等距复制,又要让模型旋转一定的角度应该怎么做呢?
同样的,我们还是通过实例来演示一下。例如,我们想要在等距复制3个网格的前提下,以X为轴,将复制出来的模型围成为一个圆圈。我们可以先尝试把模型自身X轴的旋角度设置为-30°,也就是朝着顺时针的方向旋转30°,现在我们来确定一下复制个数,我们知道圆角等于360°,又知道了每个模型的旋转角度为-30°,我们用360/30,就能很容易得出复制的个数为12。

我们把前面复制出来的这三个模型删除,然后选择原始模型,点击应用执行复制。我们可以看到,复制出来的12个模型,完美的围成了一个圆圈,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另外,如果我们还要加上这个缩放效果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也很简单,在这里面,1代表缩放的倍数,例如我们要将模型,每复制一个,整体都放大1.2倍。我们就可以将缩放X、Y、Z的值都设置为1.2。同样的,我们先把这些复制出来的模型删除,然后,选择原始模型,点击应用执行复制。我们可以看到,12个模型在位移,旋转的基础上产生了逐渐放大的效果。

好了,说完了这个copy复制模式,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instance关联复制,其实Instance翻译过来是实例复制的意思,但是关联复制会更加贴切,我们在下面的讲解中会找到答案。至于这个Instance模式和这个copy模式,复制模型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它们的区别是在于Instance复制出来的模型自身具有新的特性,至于是什么新特性,我们还是来具体的看一下。

现在,我们在大纲中先把这些复制出来的模型删除,然后将场景恢复原样。这里我们把复制模式改为Instance关联复制,下面的参数保持不变,然后选择原始模型,点击应用执行复制。我们可以看到,复制出来的模型样式,跟之前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当我们选择其中一个模型,进入点模式的时候,我们就会注意到:其他的球体模型,也同样的进入了点模式。当我们尝试选择一个点进行移动时候,其他模型上对应的点也会执行同样的动作,这个就是关联复制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常把它叫做实例复制,而把它叫做关联复制的原因。

我们使用快捷键Ctrl+Z撤回到移动点之前,我们在大纲视图中先把这些复制出来的模型删除,并将场景恢复原状。我们把这个特殊复制的窗口关闭。
我们继续来看一下最后一个:Duplicate with Transform复制并变换

同样的,我们选择模型,我们点击复制并变换,复制出模型之后,我们将它移动一段距离。

这个时候,我们再次点击复制并变换,我们就会发现,这次不仅复制出了模型,就连移动距离也被复制出来了。

当然这个复制并变换,不仅仅针对位移,旋转/缩放也是同样适用的。同样的,我们先把这些复制出来的模型删除,然后选择原始模型,点击复制并变换。这次我们将它移动一段距离之后,我们选择将它缩放小,然后旋转一个角度。

我们再次点击复制并变换,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复制都会缩小,并且旋转固定的角度,这个就是复制并变换的作用。

这些个就是特殊复制、关联复制、等距复制以及复制变换的方法!

Maya中如何使用5种灯光照明方式?

%e7%85%a7%e6%98%8e%e6%96%b9%e5%bc%8f%e8%af%a6%e8%a7%a3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Maya灯光的照明方式。

我们先把这个照明窗口独立显示出来。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Use Default Lighting,就是使用默认照明的意思。这个默认照明,我们也可以把他叫做完全照明。我们要知道,我们创建完场景之后,场景中是没有灯光的。这个默认灯光的作用就只是帮助我们看到场景中的物体对象,而它对于我们最终的渲染结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现在,我们在场景中分别创建一个平行光。

创建一个点光源。

再创建一个聚光灯。

我们来依次来看一下,下面的这几个灯光模式。

这个Use All Lights,是使用所有灯光的意思。我们选择它,就可以看到所有灯光交互的场景。

下图分别是平行光产生的投影,聚光灯产生的投影,点光源产生的投影。

这个Use Selected Lights,是使用选定灯光的意思。既然是选定选定,而我们现在并没有选定任何灯光,所以我们当选择,切换到这个照明模式之后,场景中就会变得一片漆黑。

只有当我们选择灯光之后,对应的灯光效果才会被启用。

当然这里可以选择单个,也可以选择多个灯光。

然后,我们来看下这个Use Flat Lighting,是使用平面照明的意思。既然是平面照明,那么它就不会产生阴影,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这是一种环境光着色。

然后,这个是Use No Lights,是不使用灯光。换而言之,开启之后,我们整个照明系统都是被禁用的,什么环境光,着色都是不存在的。

然后,我们切换为默认照明模式,我们来看下这个Two Sided Lighting双面照明。

既然是双面照明,也就是我们模型外部内部都会被照明。当然现在这个模型是封闭的,我们看不到内部的情况。现在我把这两个面删除,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内部的情况。

假如我们取消双面照明,那么内部就会漆黑一片。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个Shadows阴影,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们可以切换到使用所有灯光模式下,在这里,我们可以决定是否显示灯光下的阴影,它和我们快捷视图栏的这个阴影按钮是相对应的。

好了,关于Maya灯光的照明方式就讲到这里。

Maya中X 射线(X-Ray)、(X-Ray Joints)、(X-Ray Active Components)各自有什么作用?

x-ray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Maya中这三种X射线着色模式各自有什么作用?

这里我创建了两个多边形球体来作为演示对象。

我们在线框模式下,可以看到,这个大球体的内部是一个小球体。

我们回到着色模式。

我们先把着色窗口独立显示出来,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X-Ray,我们把它叫做X射线,它的作用是将着色对象半透明显示。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场景中的这个球体目前是实体显示的,如果我们想要看到球体隐藏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的小球体,就必须使用这个X射线(X-Ray)。开启之后,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大球体里面隐藏的这个小球体。

我们把它恢复原状,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X 射线显示关节(X-Ray Joints)。

这个很简单,它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在着色对象上显示关节,帮助我们快速选择关节。同样的,我们在球体内部创建一些骨骼做演示。为了方便创建,我们先开启线框显示,然后切换到前视图中,我们选择骨骼工具创建骨骼。

创建完成之后,我们然后回到透视图中,我们开启着色显示。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骨骼在开启着色显示之后就看不到了。如果我们想要快速选择关节,就必须使用这个X 射线显示关节(X-Ray Joints)。开启之后,我们不仅能看到骨骼,还能够很容易的选择它,这个就是X 射线显示关节(X-Ray Joints)。

我们把恢复原状,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三个:X 射线显示活动组件(X-Ray Active Components)。

那么这个模式只针对多边形组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线面。它能够保证我们在选择组件的过程中,不会意外选择到不需要的组件。同样的我们还是以这个多边形球体为例。我们选择进入点模式,例如我们想选择前面的这几个点。

但是实际上我们选择之后,会意外选到背后的其他点。

这就需要用到这个X 射线显示活动组件(X-Ray Active Components)。开启之后,被着色对象遮挡的点,就会显示出来。这样我们就很能清楚的知道我们是不是选择了多余的点,这个就是X 射线显示活动组件。

另外我们要知道,快捷视图栏的这三个图标按钮和我们的这三个着色模式是对应的,我们熟练以后,也可以直接在这里选择。